分仓,又分为地区仓与平行仓两种;业界除了Amazon之外,几乎都是地区仓,比如上海仓发江浙沪地订单,北方仓则发东三省地包裹。而平行仓,简而言之,就是哪个仓有订单所包含地货物,订单就从哪里发,必要地时候甚至还要拆单多仓发货,实现高度自动化地订单处理,人工干预少,对操作人员要求低;坏处是系统复杂度高,不是谁都能干。
与常识不同,分仓地最大好处并非是平均运费地下降,尽管这是绝大多数B2C企业仓储决策地主要依据。就我个人地理解,分仓地存在大大缩短了运输公里数,并间接降低了3PL(第三方物流)地包裹换手率,因此货损和到货时间双双下降,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对于初创期无法自建物流必须依赖3PL地B2C而言,不失为一个低成本提升用户体验地解决方案,特别是国内3PL地服务质量普遍无法恭维地情况下。
对于日订单少于2000单或订单地域分布密集地B2C而言,统仓是唯一地选择。原因简单,单个仓库如果日出库量少于1000单,固定费用(房租物业,普工工资,管理成本,水电网络费用,固定资产摊销等)摊销到每个订单,特别是在前3年,出仓成本大大偏离于业界6-9元地正常区间。
统仓统配是陷阱还是机遇?
2016年,全国有些城市实现了统仓统配模式,有挂靠批发市场做统仓统配,有多个经销商联盟做统仓,有单个企业转型做第三方物流实现统仓统配。
笔者在2月份走访了上述三种类型不同省份规模超2亿体量的多家客户现场,统仓规模都比较大:1万平米以上的仓库面积,全部采用高位货架,商品在库位上都基本堆满,电动叉车存取货,应该说硬件条件都不错。
但在2016年都没有赚到钱,而且活的比较辛苦,看似销售规模都在2亿以上,但利润却不足百万,非常诧异的一组投入产出比数据。
这是个别现象?还是统仓统配根本就不赚钱?
笔者对他们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供正在做统仓统配的企业参考,少走弯路:
1)不同业务使用了不同软件系统:用一套wms系统管高位货架;用一套erp系统管销售、采购和财务;又立开发一套互联网订货平台。也就是在公司里,有三套不同供应商提供的软件在运营。
这样的场景是制造业10年前走过的路,终的结果是造成数据延迟甚至不准。例如:新进一个商品,则档案资料无法马上同步于另外二套软件,需要通过外键去触发另外二个软件中的商品信息同步,如果强制增加,可能会造成其它数据库死锁或运行异常等情况;
还有,用户在线上订货平台订了一组商品,平台上的库存量无法及时去更新wms和进销存财务软件中的库存,造成库存不同步。反之wms库存有新增或减少无法及时更新另外二套;严重的是成本问题,wms和进销存财务系统中都会涉及商品的流转和成本,以哪个为准?成本如何同步?成本不准,那企业如何去分析精准盈利点?
另外,对整个企业运营过程中,运营风险节点控制如何做到及时管控?因为这些高效运营的数据分布于不同的系统中,风控的节点控制到底在哪套系统中去风控?
终结果是,靠人工在不断的调整三套软件中的相关数据;数据不准时,追索原因工作量非常之大,甚至出现数据将错就错的结局。这个现场是非常可怕的,因为统仓统配玩的就是大数据,需要实时高效和精准分析,数据分布在三套不同的软件中,谈何高效精准。
2)物流配送太粗放:几十辆物流车只有一套绩效考核制度,没有一套科学的运营监管系统。只是考核物流送了多少货拿多少钱,但不考核送货服务是否达标,司机有没有按标准卸货,司机服务态度是否达标。即物流采用了放养式的运营,只从送货量来考核物流,久而久之,运输的服务质量失控,客户对物流配送的评价越来越低。
3)门店客情服务不专业:高薪聘请了一批专业的地推服务人员,但就是不知道如何卖货?也不知道如何去深度与客户交流,只是通过低价政策来推销商品,久而久之,门店是有促销就进货,无促销卖不动,动销很差。
做统仓统配,建仓库买货架这些硬件投入一般都能做到,只要花钱就行。难的是如何让别的经销商相信你,把货愿意放你仓库。更难的是,货在仓库堆满后,如何“高效运营”,实现“溥利多销”。
总结归纳,以下三点会让企业赚不到钱:
1)没有专业的系统管理员:软件选型不专业,造成后期运营被动,低效。
2)物流服务不重视:统仓统配做的是长线,必须对物流的科学调度、合理装车、送货规则、卸货标准、现场服务等严格操作才能体现物流的专业,后期才会有良好的口啤,这是做专业物流的基础;
3)业务员销售不专业:仓库中的商品让业务员全部精通,然后去门店销售,表面上看节约了人员成本和提高了效果,但让一个业务员去销售不同品类的商品,做不到商品的专业服务,这种操作的结果是业务员只会卖爆款。
干货丨警惕快消品行业统仓统配的那些坑!
2017-03-30 16:59
在每一个城市,仓储配送体系始终贯穿着整个城市的品牌商、经销商、配送商、终端用户等商品流通的所有环节,在整个城市生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快消品行业也出现了各种建设同城配送的声音,其中统仓统配是最佳解决方案吗?
快消品行业利润低,统仓统配的投资比较大,盈利难
对经销商来说,很多业务员赚的工资,不仅仅是销售提成,还有一部分是隐藏在提成里面的驾驶和装卸的辛苦钱,业务员的工资是降低或者增高是和经销商的成本支出息息相关的,如果做统仓统配,那么原来的业务模式就要打破,这会有很长的一个调整期,这个期间有可能销量会下滑,管理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混乱,经销商很可能就坚持不下去了,而品牌商损失会更大。
快消品行业做统仓统配时效性太差
消费速度快是快消品的最大的特点,尤其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快消品的优胜劣汰变得更加紧迫。打个比方,一个城市五环的订单,统仓统配从二环到五环,用了2个多小时,如果换一种仓配方式,从五环就近配送,不到半小时用户就收到了订单,节省的两个小时能用在终端门店的商品陈列和销售上。
由此可见,在快消品行业,统仓统配是个最大的误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配送时效这两个核心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一个高度发达的、可靠快捷的仓储配送体系是无法实现的。而云媒股份旗下讯猫共享配送联盟的出现,为实现这一战略带来了无限可能。
讯猫共享配送联盟是以业务和用户为中心,以智能仓储工具“云媒云仓储”为核心动力驱动,结合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将仓储与配送的各环节纳入同一管理体系的快消品同城配送终极解决方案。
在过去的仓储管理中:
数据采集靠手工录入或条码扫描,工作效率较低;
库内货位划分不清晰,堆放混乱,不利收敛;
实物盘点技术落后,导致常常账实不符;
而快消品同城智能仓储配送体系建设的核心是提升为终端门店和用户服务的效率。
在配送环节:
人为因素影响大,差错率高,增加额外成本;
缺乏流程跟踪,责任难以界定;
配送人员服务意识不对称;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仓储配送的工作效率,并使经营成本居高不下。
对于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讯猫共享配送联盟有三大优势:
其一,基于云媒云仓储,讯猫共享配送联盟实现了配送路径智能优化,线上线下订单协同处理,仓库智能盘点,扫码出库,数据报表,商品库位监控等功能,帮助快消品同城配送解决了“仓储和配送”这两个主要环节所存在的诸多问题,降低其经营成本。
其二,讯猫共享配送联盟打通了品牌商到配送商,再到终端用户的商品订单数据、仓储数据、物流数据同步,完成了从仓储到配送的协调和管理,提升了商品流通的速率。
其三,在每个城市,快消品配送点呈区域小仓式分布,使快消品化整为零,实现了快消品订单就近智能匹配,商品的配送时效比统仓统配节省了两个小时以上。从而增强了终端覆盖率,增加了快消品的销售,同时为终端门店提供了2小时额外的陈列和销售时间。
讯猫共享配送联盟以城市为单位,建设各城市的同城配送体系,最终形成各城市高效协同,共享资源,共生共赢的区块式快消品配送体系。
作为建设城市快消品智能生态圈的重要一环,讯猫共享配送联盟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同城配送体系的智能化升级,同时与品牌商、经销商、终端门店等角色开放协同,共享资源,共同促进整个城市快消品智能商业的繁荣发展。
相关阅读:中百集团旗下卖场面临政府征收 将获6.36亿元补偿